“点对点”助力返乡人员就业、实施脱贫劳动力重点就业监测、辅助“智慧化”就业决策……为推动提升基层就业信息化服务水平,贵州外出务工人员最多的毕节市,近年来探索建设全口径劳动力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利用大数据统计覆盖更全、服务更准、决策更“智慧”的优势,促进精准就业服务。
覆盖更全面
33岁的罗文义是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惠民街道的居民,前一段时间,他乘坐织金县组织的免费外出务工大巴来到浙江,开启了新一年的务工旅程。
罗文义常年外出务工,他在今年春节前回到老家织金县,计划过完元宵节再外出务工。像罗文义这样的就业状况,被登记到毕节市全口径劳动力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上。“回到老家后,平台就会显示他处于待就业状态,提示街道办安排后续就业服务工作。”织金县惠民街道办事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晏义军介绍。
罗文义说,春节假期后,街道办工作人员通知他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几场专场招聘会,几经考虑,他选择去一家沿海省份的建筑企业务工。“我做的是木工,每个月工资有5000元,感谢政府提供就业服务帮我找到工作。”罗文义说。
“该大数据平台共设置了两个端口,一是‘群众端’,二是‘干部端’,所有采集数据实时上传,以搭建整个平台数据闭环管理,全面提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效率。”毕节市就业局就业信息化服务科负责人王玲仁介绍,目前,该大数据平台通过信息汇集,已完成全市16至60周岁劳动力600余万人的信息采集,“智慧”管理作用日益显现。
服务更精准
记者走进毕节市就业局实地体验了这个大数据平台。在大屏上点击“返乡返岗监测”,该平台就会滚动显示毕节市返乡人数和返岗就业人数,实时分析就业变化趋势,及时掌握相关情况。
“平台从去年11月开始统计返乡人数,截至今年2月17日,全市返乡人数为39.61万人,外出返岗人数为34.41万人。”王玲仁介绍,接下来,毕节市就业局将指导基层干部进一步调研了解在家待业群众的就业意愿和家庭情况,并通过后续组织开展招聘会、直播带岗等方式,落实相关就业服务,帮助群众稳岗就业。
据了解,该平台另一项重要功能是针对脱贫劳动力就业状况的监测分析。县、乡镇有关部门通过平台分析功能,查询到脱贫劳动力长时间没有就业,就会督促指导基层干部进一步开展好相关就业指导。黔西市林泉镇林泉社区居民杨雄是当地的易地搬迁脱贫户,他去年由于受疫情影响和在家照顾小孩等原因,长时间没有工作。通过大数据平台监测,当地镇、村干部上门向杨雄推荐就业岗位,今年春节后,他被介绍到浙江省温岭市一家鞋厂从事普工工作,每月工资4000元左右。
“信息化手段开展返乡监测,减轻了各级工作人员层层填表的负担,并提高了信息的精准性,为今年‘点对点’提供返岗服务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王玲仁说。
决策更智慧
记者调研了解到,利用大数据集成分析功能,该平台可通过图表形式对劳动力相关行业、人数、区域分布、工资等内容进行动态统计,还能针对区域重点人群需求的分析统计,帮助县区一级智慧决策,推动劳务输出返岗服务工作的开展。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卯升斌介绍,威宁县在今年春节期间及时利用该大数据平台登记了外出返岗群众的需求,监测到通过自驾返岗的务工人员较多,于是有序组织了外出务工人员自驾返岗,涉及1300余辆私家车和4000余名务工群众,并帮助这些群众落实了有关交通补贴。
此外,毕节市就业局利用该大数据平台还尝试打通与水务、电力、交通部门的服务协作,在保障数据安全性基础之上破除“数据壁垒”,增强数据开放性统筹全市返乡群众的相关需求服务。
毕节市就业局局长陈环介绍,下一步,毕节市将依托该平台,推进公共就业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通过集成求职、劳动维权、代办服务等功能,进一步高质量推动人力资源开发和就业信息化服务水平。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