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汽车网
adtop
焦点汽车网 > 口碑 > 人机协同服务机器人走近你我

人机协同服务机器人走近你我

编辑:樊华  时间:2022-06-20 08:43  来源:网络   阅读量:12224   
人机协同服务机器人走近你我

烹饪机器人可能是目前最接近服务机器人的产品了。对于劳累了一天不想搬家的年轻父母,回到岱岳出租屋的年轻人,想做饭却什么都不会的农民工来说,用电饭锅炖一顿饭,用炒菜机器人炒一个菜,吃一顿舒心的饭,是多么诱人的场景。然而,大多数跟风购买烹饪机器人的人都后悔了。很多人不知道现阶段的人工智能水平,也忽略了炒菜机器人只能机械炒菜,而选料、清洗、切料、调味、装盘、刷锅等等仍然需要人工完成。

可以预见,未来对服务机器人,尤其是家用服务机器人的需求会很大。但是什么是服务机器人呢?协同服务机器人离我们还有多远,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进入家庭?除了视觉和听觉技术,还有哪些技术上的突破和进步让它们进入家庭生活成为可能?他们还需要克服哪些挑战?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服务机器人应该是互动的。

上班前扫地机器人在充电,回家后地板已经扫完了;疫情期间,消毒机器人、配送机器人提供非接触式服务;在北京冬奥会场馆,烹饪机器人和送餐机器人让各国运动员惊叹不已……现在,机器人已经悄然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2021年,全球服务机器人需求端销售额达到146亿美元,增长率为32.2%。数字技术正在加速融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智能无处不在、虚实并存的时空正在逐渐展开。

家用扫地机叫机器人,种植、采摘、犁地的农具也叫机器人,残疾人使用的外骨骼强化设备也还是叫机器人,但两者有很大的区别。那么,机器人到底是什么?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机器人?"一般来说,有三类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丁涵说。随着概念的演变,机器人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包括机械臂,海陆空机器人,可以有情感交流和护航的人机交互服务机器人。其中,服务机器人对各方面的技术突破要求非常高。

“我不会去翻铲子吗?我不想洗菜,不想洗食材,不想洗锅。”知乎用户楚天吐槽说,做饭机器人基本上和做饭没什么关系。你指望做饭的机器人比你更会掌握做饭的温度,那是想多了。“烹饪机器人根本不是技术不成熟的问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做饭问题的痛点。可以说是对烹饪一窍不通,没有厨房经验的人才会想出来的东西。”武汉科技大学工学硕士厨师尚义吐槽。

“服务机器人必须为人服务,所以它必须能够与人互动。”在腾讯首席科学家张看来,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服务机器人的自主性非常重要。这样工业机器人,烹饪机器人等。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机器人,更像是微波炉之类的电器。

在对烹饪机器人失望的用户心目中,真正的服务机器人其实应该更有“人”的特质。“服务机器人应该具备基本的五感,能听、能看、能触、能帮,包括嗅觉、嗅觉和反应能力。”清华大学教授徐迎青认为,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服务机器人应该具备交流的能力,甚至能够识别不同情绪在语言上的差异。

嗅觉和触觉仍然需要探索。

成都的何女士告诉记者,女儿带他们老两口去成都老字号四川红杏餐厅吃饭,机器人上菜,他们拍了视频。

送餐机器人穿过熙熙攘攘的大厅,给食客端上麻婆豆腐时,利用的是机器人五官的视觉功能。

据了解,目前在机器人五官的应用上,视觉和听觉领先,嗅觉和触觉还在探索中。触摸方面,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设计了盲人专用电脑,配备了性价比最好的高分辨率触摸终端,可以显示高精度触摸盲文和触摸图像。

“类比于人的五官,现在很多服务机器人不仅能和我们说话,还能绕过障碍物行走,这就是听和看的能力。”腾讯研究院院长小思说。

目前对服务机器人嗅觉、味觉、触觉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服务机器人要想进入家庭,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五官。比如洗碗机清洗不及时会产生异味,服务机器人可以利用嗅觉技术进行检测和提醒。

人通过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身体感知世界,而机器人感知各种传感器。因此,五官的发展速度与传感器密切相关。张认为,机器人的视觉发育良好,与长期应用摄像头作为传感器密切相关。现在摄像头已经标准化,分辨率更高,噪音更低,积累了大量数据,可以训练机器人进行图像识别。但是,在触觉、嗅觉等方面没有标准的传感器。,缺乏足够的感知能力和足够的数据来支持机器人学习。未来,随着AI技术与越来越灵敏的传感器结合,人机共生将会推进。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AI在机器人领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小思认为,由于家庭服务场景是非结构化的,非常复杂,服务机器人要进行比工业机器人更复杂的操作,所以更注重交互性和自主性,而AI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工智能是机器人技术进步的驱动力。”丁涵认为,人工智能的每一次进步对机器人来说都将是一次突破,也是非常困难的。

张认为,要实现机器人的各种服务功能,涉及的核心技术包括AI、机器人本体、高级学习、灵巧操纵、理解人类情绪并做出相应反应等只有这样,服务机器人才能进入人机共生阶段。服务的智能,加上学习、情感、操控能力,可以实现与人、环境、互联网等机器人的交互。同时,随着服务机器人从自动化向智能化发展,可以通过感知、学习、执行、规划形成“反应式自主”。当能够实现自主或智能时,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将会很多,比如复杂的工艺操作、老人的陪伴护理等。

作为人口大国,未来的服务机器人,尤其是家庭服务机器人,在中国将是刚需。“常见的机器人,比如送餐机器人,由于应用环境简单,不需要很强的非结构化环境处理能力,所以是半自主的。”丁涵说,但是家庭服务机器人不同。以康复机器人为例,到目前为止很难在实践中应用。第一,材料体积大;二是传感技术不全;三是微型电机等基础元器件不达标;第四,难以实现真正的智能化。另外,如果大规模使用,需要严格保证安全性,解决续航能力。

张认为,人机共生除了续航,还必须实现零部件轻量化。比如现在的电机还是比较笨重,工艺需要在轻量化上有所突破。但从商业的角度来看,目前机器人的数量还不够大,很少有企业愿意把成本花在技术创新上。

用户体验也很重要。高新技术不一定是新技术,有些新技术不一定能满足现阶段的燃眉之急。此外,大型服务机器人的应用还涉及个人隐私保护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业界共同探讨,合理解决。

人机协作是大势所趋。让机器为人服务而不是取代人,需要整个行业坚持好的方向,让技术更可解读,更可信,更安全,让技术提升人的能力,服务于人的需求,共同创造人机协作的美好未来。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