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汽车网
adtop
焦点汽车网 > 口碑 > 谷歌研究员称AI已具备“人格”人工智能真要意识觉醒了?

谷歌研究员称AI已具备“人格”人工智能真要意识觉醒了?

编辑:如思  时间:2022-06-20 08:45  来源:网络   阅读量:6035   
谷歌研究员称AI已具备“人格”人工智能真要意识觉醒了?

据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近日,话题#谷歌研究员称人工智能获得了人格#登上热搜,引发人工智能行业热议。

事情的起因是一名谷歌程序员和他测试的对话AI系统LaMDA聊了很久,对它的能力感到非常惊讶。在其公开聊天记录中,LaMDA甚至表示“希望大家明白我是一个人”。

所以,程序员认为LaMDA可能已经有人格了。马上业界得出结论:这只是程序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业界观点。同时,谷歌也对这位程序员做出了“行政带薪休假”的决定。

至此,变数不多: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期待还是原来的期待,对人工智能的担心还是原来的担心,包括业界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唯一不同的是,事情让很多原本不太关心人工智能发展的人开始关注相关领域,产生了焦虑。

作为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人工智能背后的机制是什么?在商业应用上有哪些突出的地方?我们是否需要担心人工智能拥有类似于人类的“意识”和“灵魂”?

人工智能核心?数据是“C位”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王运涛介绍,在人类科技产业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套有机的方法论,用于人工智能等系统的构建和分析。这种方法论被王运涛概括为“积木原理”,通过层次分级,从复杂的功能表征中逐步分解出类似积木的基本功能项。

目前,通过对人工智能算法的梳理,可以将底层算法分为三类:回归、分类和聚类。王运涛总结说,这三种算法都是为了寻求数据之间的统计关系。这里涉及到两个关键词:数据和统计。同样的算法在不同的数据上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所以数据是人工智能系统的“C位”,而不是算法本身。

为什么求统计关系?王运涛解释说,讨论两个实体之间的关系主要分为统计关系和因果关系。不同的是,因果关系必然会带来相关的统计关系,而统计关系不能反映事物的因果关系。统计学是两个事物的初始关系。虽然目前人工智能系统已经足够复杂,但它仍然侧重于分析数据之间的统计关系。

人工智能进入“深水区”

现在人工智能几乎无处不在,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也从“有没有AI”变成了“AI好不好”?

人工智能应用通常分为两类。“AI+”侧重于人工智能本身衍生的一系列应用,主要包括视觉和听觉感知交互,如视频分析理解、人脸识别技术和智能音箱等语音交互产品。“+AI”,即垂直行业领域嵌套业务范围内的AI相关应用。目前,人工智能在工业、教育等民生相关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AI+”还是“+AI”,目前人工智能的作用更多的是侧重于模拟人类的感知系统并与之交互。比如在工业领域,缺陷产品的识别、工业控制系统的智能控制等应用广泛,其背后的技术原理主要涉及统计学相关理论和计算机视觉应用。

“原来AI只能做出来,现在要做好。”王运涛认为,人工智能的商业赋能已经进入“深水区”。做好AI,AI需要和垂直行业的专家合作。前者不断跟进技术,后者要不断解释自己行业的商业逻辑。

人工智能真的有可能“活下去”吗?

王运涛指出,LaMDA等人工智能系统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功能,与预训练大模型技术的赋能密不可分。前期训练大模型可以简单理解为“踩着前人的肩膀,一步一步向前”。人工智能初期的模型都是小模型,训练需要从0开始,但是后期的任务可以直接基于前期任务训练出来的模型和数据。

随着预训练大模型技术的不断丰富,隐藏在人工智能系统背后的模型在参数和架构上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庞大,甚至超过了人脑的神经元数量。这个惊人的进步是否意味着人工智能真的可以像人类一样产生“意识”和“灵魂”?人工智能真的会陷入恐怖谷吗?

工信部互动媒体产业联盟、数字文化工作组负责人、专家委员会成员鲍然表示,这种担心还为时过早。目前,研究人员和技术开发者都在努力让AI具备模拟真人的能力,但在综合判断方面,AI远远落后于人类。这是因为很多基于大脑的人类逻辑判断都包含了道德和情感的成分,而不是简单的直接判断。其次,无论是深度学习还是卷积神经网络,这些基础AI算法的核心本质仍然是模拟人脑的决策过程,而非原创。

但是,“我不知道人工智能什么时候会达到奇点,人工智能也面临着道德困境”。因此,包然认为,有必要在法律和技术层面对人工智能进行规范。归根结底,人工智能就是在这样纠结的状态下向前发展的。也许只有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摸索,才能得到人工智能对人类最合理的存在方式。

制片人:白中华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